请输入关键字
EN
触摸四个少年的炽热人生
时间:2025.02.24

每个人的成长中,都会遇到各种困境。《山月当归》中的米铁桥、米李花、康正康、康少康的困境则是家庭的贫困,以至于他们无法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这些少年,就像书中的芭茅花,并不起眼,却拥有坚韧的生命力。书中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末,距今已是20多年前,但是这群逆境中奋力前行的乡村少年的追梦故事,对于青少年来说永远都是很好的激励。

本期青春书评作者为北京出版集团财务部梁珊珊。接下来,跟随她的文字,一起穿越时光的麦浪,触摸四个少年的炽热人生。

成长中的困境与坚守

文/梁珊珊

张国龙的《山月当归》是一部充满力量的作品,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少年的成长历程。书中通过米铁桥、康正康、张云蛟和陈和平四个少年的故事,生动展现了他们在困境中挣扎、坚守与成长的全过程。这些少年的故事,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书写,更是对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真实映照。他们在面对生活的重重挑战时,展现出的乐观、坚持和勇气,深深打动了每一个读者,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现实生活中那些平凡却伟大的身影。

from clipboard

透过米铁桥,我看到远见与担当

米铁桥虽然自己没能继续读书,但他不顾爷爷的反对,一心支持妹妹米李花继续学业,展现了一个有远见和责任心的青年形象。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许多家庭由于经济原因无法让所有孩子都接受教育,而米铁桥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愿意牺牲自己的未来来换取妹妹的光明前途。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动容,也反映出他对未来的积极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透过康家兄弟,我看到选择与牺牲

康正康和康少康的故事特别让人感动。正康学习成绩优异,一心想考大学,但父亲却因为家庭负担过重,让他和弟弟二选一继续读书。这一情节揭示了家庭内部复杂的情感关系以及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无奈选择。尽管如此,正康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相比之下,少康则表现得更加温和,他的故事同样充满了温情和力量。

透过张云蛟,我看到知识的力量

作为家中独子,张云蛟的父亲是一名教师,这使得他在相对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考上大学后,他选择了农业专业,希望将来能够回到家乡,为乡村的发展贡献力量。张云蛟的故事展示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可能性,同时也体现了新一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成就的体现,还为整个乡村社区注入了奋进的力量,鼓舞着更多乡村青年投身建设家乡的事业中。

透过陈和平,我看到奋斗与回报

陈和平读完初中后外出打工,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在外打拼多年后终于有所成就。当他得知米铁桥打算在村里养鱼时,毫不犹豫地拿出积蓄进行投资。他的行为也象征着一种回馈社会的态度,即在外闯荡之后不忘本源,帮助家乡发展。

from clipboard

《山月当归》插图

《山月当归》通过对四个不同背景少年成长历程的描写,生动反映了中国农村地区在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转变。书中主人公们面临的家庭问题、经济压力、教育机会的缺乏等,都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然而,正是这些困境,塑造了他们的性格,使他们在逆境中学会了坚强与独立。无论环境多么艰难,主人公们始终没有放弃追求自己的梦想,努力改变现状,为更好的未来而奋斗。

这部作品不仅是对过去时代的回顾,更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展望。它让我们看到了乡村少年在困境中的坚守与成长,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它鼓励着每一位读者,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断追寻自己的理想。在《山月当归》中,我们看到了成长的力量,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from clipboard

《山月当归》

张国龙  著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